用好质量管理方法 狠抓质量提升 助推质量强企

2023-03-11

近日,中共中央、国务院印发了《质量强国建设纲要》,提出了推进质量强国建设的主要目标和具体要求,对进一步推进高质量发展、促进我国经济由大向强转变,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具有重要意义。

质量是兴国之道、富国之本、强国之策。党中央、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质量强国建设。2016年全国两会上,“建设质量强国”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。“十三五”“十四五”规划纲要以及《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》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指导意见》等重要文件,都提出要建设质量强国。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更是明确提出加快建设质量强国。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指出,“要推进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,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,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”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,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,质量作为繁荣国际贸易、促进产业发展、增进民生福祉的关键要素,越来越成为经济、贸易、科技、文化等领域的焦点。在政策的强力支持下,我国质量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,取得显著成效,全民质量意识显著提高,质量管理和品牌发展能力明显增强。从企业组织微观层面,我们每一位员工立足岗位充分保障及提升自身工作质量,全员齐抓质量提升,团结共建质量强企,无数质量强企汇聚在一起就是质量强国。

夯实质量技术和工艺基础,是创造质量的根本所在

制造业生命在于质量,质量在于生产,生产成于技术。美国质量管理大师威廉·爱德华兹·戴明(William Edwards Deming)博士提出“产品质量是生产出来的,不是检验出来的”。公司提出“质量就是不给别人添麻烦”,上道工序不给下道工序添麻烦,下道工序是上道工序的客户,工序间“不制造缺陷、不传递缺陷、不接受缺陷”。而工艺技术是生产的基础,每个细节都决定了产品质量的优劣,成材率的高低。夯实工艺技术基础,不断提高产品性能稳定性、功能可靠性和质量一致性。持续推进工艺优化行动,提高关键工艺过程控制水平,提升质量整体水平。

提高质量管理水平,是创造质量的基本依托

技术和管理是企业质量保障体系的“双轮”,其中,技术和工艺是硬基础,管理理念和方法是软支撑。公司自1994年通过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后,依次通过了API Q1、IATF16949等质量体系认证。通过持续改进,健全管理体系,推广卓越绩效、六西格玛、精益生产等先进质量管理方法,推行从原料采购到生产销售的全流程质量管理,提高产品全生命周期质量追溯能力。通过数字化车间、智能工厂建设,充分运用物联网、大数据、云计算等先进网络技术,提升质量精准化控制和在线实时检测能力。坚决执行“问题导向”原则,紧盯质量细节,利用5W1H质量管理方法,高效高质解决过程质量问题,确保产品质量。

图片2.png

质量工作标准化,是创造质量的根本保证

标准决定质量,不管是DMAIC,还是PDCA管理方法,最终都要形成标准化。只有工作标准化了,才能保证高质量。标准化可以规范质量活动,实现科学管理和提高管理效率。现代生产讲的是效率,效率决定效益,要实现自动化,智能化生产,前提也是标准化。标准化可以使资源合理利用,简化生产工艺技术,实现互换组合。工作标准化就是最大限度保证质量活动是规定动作,最大限度减少自由动作,只有这样,才能保证质量的稳定性和一致性。

图片3.png

正如公司理念“向用户提供符合质量标准,满足用户要求,用户满意的产品和服务”,满足产品标准要求,是最起码的要求,只有满足客户需求,提高客户良好的使用体验,才是质量更高的追求。质量稳定夯基石,质量提升拓未来,我们积极适应当前外部宏观经济环境变化,响应组织变革发展要求,紧盯外部市场和客户需求迭代,持续进行工作改进创新,源源不断进行质量优化、质量创新和质量突破,为公司可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质量竞争力和源动力,推进质量强企建设,助力质量强国建设,决胜全面小康目标辉煌实现。


分享